貓咪屬于純食肉動物,而狗狗則是以肉食為主的半雜食性動物,所以不管是貓咪還是狗狗都喜歡吃肉。而針對要不要給寵物吃生肉這個問題,很多鏟屎官分成了兩個爭鋒相對的陣營:
一個是主張回歸天然、健康食物原型喂食對主子最好;一個是認為生肉存在許多風險和不確定因素而反對生肉。
野生動物因為一直吃生肉,所以身體的消化系統已經能夠很好的適應吃生肉了,但是這并不代表對于它們來說,生肉就更也有營養也更有好處。今天我們就從3個方面來分析下寵物要不要吃生肉的問題,希望我們能夠盡量的提供一個客觀的角度。
1、安全問題:生肉是否會容易攜帶各種細菌病毒寄生蟲
首先確實,生肉因為未經烹調,含有細菌、寄生蟲的風險是較高的,但無論什么類型的食物,都可能有食品安全問題,之前一樣也出現過飼料遭到沙門氏菌污染的新聞。
所以并不是因為生肉易發生食品安全問題,就不建議碰,而應該是要去知道是過程中哪個環節會出現問題,進而去處理或避免。
要自制或是購買生肉,都要確保來源肉類在制造、儲存和運輸時都在安全溫度下(通常為7度以下),且自制的生肉建議分裝后至少冷凍72小時抑菌、殺死寄生蟲;而商業生肉可以確認是否有采用高壓滅菌,并且每批生產肉品皆有經過微生物檢驗等等操作與品管。
喂食時也要注意,平常生肉都要冷凍保存,要食用前一個晚上可從冷凍拿下來至冷藏退冰,回到室溫的生肉要讓寵物在30分鐘內食用完畢,如果沒吃完也不能冰回去,建議丟棄。
2、營養問題:無法均衡
自制生肉最容易遇到營養素不均問題就是“鈣磷比”因為肉類不含骨頭的時候,磷的含量會比鈣多很多,像是雞胸肉的鈣磷比為1:17.8,但AAFCO(寵物營養委員會)的建議為1:1~2:1。
因此首先不建議挑選鹿肉、鵝肉這種高磷肉類,也不建議直接拿塊生肉下去制作就直接當生肉喂食。
安全又健康的生肉,是必須要考慮的營養素超過四十余種,因此不管在自制生肉或購買商業生肉,一定要確認營養是否有符合AAFCO的營養素需求標準,當然自制生肉在營養品添加上勢必是要多下點功夫的。
3、健康問題:生肉沒有相對的好處
寵物醫生們會這么認為主因是目前確實沒有足夠臨床實證,但是與干飼料比,生肉確實還是有許多健康的優點,例如水分含量充足,貓咪天性是不會容易因為口渴喝水的,若長期食用干飼料可能導致毛孩一直處于缺水狀態,嚴重時可能導致腎臟的負擔。
另外,生肉也不含過多碳水化合物,畢竟在貓咪的飲食比例中,碳水化合物不建議超過10%以上,干飼料通常會過多,長久下來可能影響貓咪肥胖與糖尿病問題。
相對于罐頭與鮮食,生肉比較不用擔心水煮會讓水溶性維生素溶到水里使攝取減少,或是高溫的料理方式有可能會造成營養流失等等。
但是生肉依舊存在相反的營養缺陷,像是蛋白質在適度加熱后,結構改變是會比較好消化吸收,而葉菜類中脂溶性維生素AEK,也在有油脂的情況下加熱后,會易從中溶解出來讓身體更容易吸收。
結語
其實不管是喂食生肉還是熟食都會存在利弊的,我們只要清楚藏在細節的魔鬼,知道需要克服什么,當中缺乏什么,我們可以藉由額外補充營養來均衡需求營養素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對于一個負責任的鏟屎官來說,生肉還是熟食并不是對立關系的,兩者可以同時存在。
“生肉好不好”沒有絕對的答案,最重要的是喂食生肉時,去厘清這幾點缺點是否能克服,確保障“安全與營養”這2個重點,那生肉一樣是個很好的喂食方式。